水中毒稀釋性低鈉血癥的早期癥狀包括頭痛、惡心,嚴重時可出現意識模糊甚至昏迷。癥狀發展通常與血鈉濃度快速下降有關,主要表現有頭痛乏力、惡心嘔吐、肌肉痙攣、神經精神癥狀以及危及生命的腦水腫。
1、頭痛乏力:
血鈉濃度低于135mmol/L時,腦細胞因滲透壓改變出現水腫,表現為持續性鈍痛伴疲勞感。輕度水中毒患者常誤認為普通頭痛,但癥狀在大量飲水后1-2小時內加重是其特點。此時應立即停止飲水并進食含鹽食物。
2、惡心嘔吐:
胃腸道黏膜水腫會刺激嘔吐中樞,出現噴射狀嘔吐。該癥狀多發生在短時間內攝入超過4升液體后,常伴隨眼瞼浮腫。急診處理需靜脈輸注高滲鹽水,但需嚴格控制補鈉速度避免中央腦橋髓鞘溶解。
3、肌肉痙攣:
低鈉血癥導致神經肌肉興奮性異常,常見手指震顫、小腿抽筋等癥狀。運動員在高溫環境下過量飲水易出現該表現,嚴重時可能引發橫紋肌溶解。建議運動后補水遵循少量多次原則,每小時不超過800毫升。
4、神經精神癥狀:
血鈉低于120mmol/L會出現定向力障礙、躁狂等表現,易被誤診為精神疾病。腦電圖顯示彌漫性慢波是其特征性改變。需警惕老年患者使用噻嗪類利尿劑時發生的慢性水中毒,這類情況癥狀進展更隱匿。
5、腦水腫危象:
血鈉濃度驟降至110mmol/L以下可能引發癲癇發作、呼吸驟停。MRI可見腦組織呈彌漫性腫脹,腦溝回消失。這是水中毒最危險的階段,需在ICU進行嚴密的血鈉監測和液體管理,24小時血鈉回升幅度不得超過8-10mmol/L。
預防水中毒需注意每日飲水量不超過腎臟最大排泄量約1升/小時,高溫或運動時建議搭配電解質飲料。哺乳期女性、馬拉松運動員和精神分裂癥患者是高風險人群。出現嘔吐伴意識改變時應立即就醫,治療期間需監測尿比重和中心靜脈壓。對于需限制液體的心腎疾病患者,建議使用有刻度的水杯控制單次飲水量,同時避免進食過多含水量高的蔬果如西瓜、黃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