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排卵治療可通過藥物調節、卵泡監測、生活方式調整等方式實現,可能由多囊卵巢綜合征、下丘腦性閉經、黃體功能不足、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排卵障礙等因素引起。
1、藥物調節:促排卵藥物如克羅米芬、來曲唑、尿促性素等通過刺激卵泡發育促進排卵。藥物使用需嚴格遵循醫囑,過度刺激可能導致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表現為腹脹、腹水、卵巢增大。定期超聲監測卵泡發育可降低風險。
2、卵泡監測:經陰道超聲配合激素水平檢測能精準評估卵泡生長情況。監測周期通常從月經第3天開始,每2-3天跟蹤卵泡直徑變化。當主導卵泡達18-20mm時提示成熟,可指導同房時間或安排取卵手術。
3、生活方式干預:保持BMI在18.5-24范圍有助于改善排卵功能。每日3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結合地中海飲食模式,適量攝入堅果、深海魚類可調節內分泌。避免熬夜保證23點前入睡,皮質醇水平穩定利于卵泡發育。
4、病理因素控制: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需先調節胰島素抵抗,二甲雙胍聯合肌醇補充可改善代謝。下丘腦性閉經需排查壓力因素,認知行為療法配合激素替代治療能重建月經周期。伴隨痤瘡、多毛癥狀需檢測雄激素水平。
5、并發癥預防:多次促排周期需間隔1-2個月經周期,避免卵巢儲備耗竭。治療期間每日飲水2000ml以上,高蛋白飲食如雞蛋、乳清蛋白可預防OHSS。出現嚴重腹痛、呼吸困難需立即就醫,必要時進行腹腔穿刺或白蛋白輸液。
規范化的促排卵治療在生殖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總體安全,每個周期前需評估基礎卵泡數和AMH值。治療期間建議記錄基礎體溫曲線,配合葉酸、維生素D補充。超促排卵方案需謹慎用于高齡或卵巢低反應人群,凍胚移植可降低多胎妊娠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