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型脫發主要表現為前額發際線后移、頭頂毛發稀疏、頭發逐漸變細軟等特征,可分為M型脫發、O型脫發和混合型脫發三種模式。
1、M型脫發:前額兩側發際線呈對稱性后退,形成"M"字形凹陷。初期表現為太陽穴區域毛發變薄,逐漸延伸至額角,伴隨毛囊微型化,新生頭發直徑縮小至正常頭發的1/3。這種模式多與雙氫睪酮對毛囊的敏感性增強有關。
2、O型脫發:頭頂部毛發呈同心圓狀脫落,初期可見頭皮顯露,后期發展為"地中海"式禿頂。毛囊周期縮短導致休止期比例增加,每日脫發量可達150根以上。部分患者伴隨頭皮油脂分泌旺盛,毛囊周圍存在輕度炎癥反應。
3、混合型脫發:同時具備M型和O型特征,前額與頂部毛發同步稀疏。頭發密度進行性下降,枕部及顳部保留相對完好的發際線。這種類型往往提示雄激素受體分布更廣泛,毛囊對雙氫睪酮的敏感性持續升高。
4、毛發特征改變:脫發區域毛發逐漸由終毛轉化為毳毛,直徑減小且色素減退。單個毛囊的毛發數量從2-4根減少至1根,毛干橫截面形狀由圓形變為橢圓形。生長期與休止期比例從正常的90:10變為50:50。
5、伴隨癥狀:約40%患者出現頭皮瘙癢或緊繃感,25%伴有脂溢性皮炎。部分重度脫發者可見毛囊周圍紅斑或鱗屑,但通常無顯著疼痛。病程超過5年者可能出現毛囊纖維化,導致永久性禿發區域。
日常護理需選用溫和的弱酸性洗發水,每周清洗3-4次。避免高溫吹風及染燙處理,梳發時選擇寬齒木梳。飲食注意補充富含鋅的海產品、含鐵動物肝臟及維生素B族豐富的全谷物。適度進行頭皮按摩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但需控制力度避免機械性損傷。當脫發面積超過頭皮30%或每月脫發量持續超過300根時,建議盡早就診皮膚科進行專業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