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用藥需嚴格遵循安全性和必要性原則,優先選擇風險等級明確的藥物,避免使用未明確致畸風險的藥物。孕期用藥可參考FDA妊娠藥物分級、咨詢專業醫師、評估收益風險比、限制聯合用藥、監測藥物不良反應。
1、FDA分級優先: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妊娠藥物分級系統,A級和B級藥物相對安全,如青霉素類抗生素、對乙酰氨基酚。C級藥物需謹慎權衡利弊,D級和X級藥物原則上禁用。用藥前需查閱最新藥物說明書或數據庫確認分級。
2、專科醫師指導:妊娠期用藥必須經過產科醫師或妊娠期藥學門診評估。專科醫師會根據孕周、藥物代謝特點調整方案,如早孕期避免使用ACEI類降壓藥,孕晚期慎用非甾體抗炎藥。自行用藥風險極高。
3、收益風險評估:僅在治療收益明顯大于風險時使用藥物。如妊娠劇吐可考慮維生素B6聯合多西拉敏,甲狀腺功能減退必須持續使用左甲狀腺素。非必要的美容、保健類藥品應完全避免。
4、單藥最小劑量:優先選擇單藥治療,避免復方制劑。使用最低有效劑量并縮短療程,如抗抑郁藥選擇舍曲林而非帕羅西汀,抗組胺藥選用氯雷他定而非苯海拉明。聯合用藥可能增加未知相互作用。
5、全程監測反應:用藥后需定期進行超聲檢查、血清學監測。出現異常胎動、宮縮或實驗室指標異常時及時停藥,如使用糖皮質激素促胎肺成熟時需監測血糖,硫酸鎂保胎時監測膝反射。
孕期營養應注重膳食均衡,每日補充400μg葉酸,增加300-500kcal優質蛋白攝入。適度進行凱格爾運動、孕婦瑜伽等低強度鍛煉,避免仰臥位運動。定期產檢時主動向醫生匯報用藥史,包括中草藥和保健品使用情況。出現藥物過敏或胎兒發育異常時需立即就醫,必要時通過多學科會診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