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上腺結節可能是癌,但多數情況下屬于良性病變。腎上腺結節的性質需通過影像學特征、激素水平檢測及病理檢查綜合判斷,常見類型包括無功能腺瘤、嗜鉻細胞瘤、皮質腺瘤或轉移性腫瘤。
1、無功能腺瘤:約占腎上腺結節的70%-80%,通常無激素分泌異常。這類結節直徑多小于4厘米,影像學表現為均勻低密度,邊界清晰。建議每6-12個月復查CT監測變化,無需特殊治療。
2、嗜鉻細胞瘤:具有分泌兒茶酚胺的特性,可能與VHL綜合征、MEN2型等遺傳病相關,通常表現為陣發性高血壓、頭痛、心悸。確診需檢測尿甲氧基腎上腺素,治療以腹腔鏡腎上腺切除術為主。
3、皮質腺瘤:可分泌皮質醇導致庫欣綜合征,表現為向心性肥胖、皮膚紫紋。診斷依賴午夜唾液皮質醇檢測,治療采用經腹或后腹腔鏡手術切除。術后需補充氫化可的松3-6個月。
4、髓樣脂肪瘤:由脂肪和骨髓成分構成的良性腫瘤,CT顯示混雜密度伴脂肪成分。直徑大于5厘米或有壓迫癥狀時需手術切除,否則定期隨訪即可。
5、轉移性腫瘤:肺癌、乳腺癌等惡性腫瘤轉移至腎上腺約占惡性結節的75%,多伴有原發癌病史。PET-CT顯示高代謝灶,治療需結合原發癌方案,可能需放療或靶向治療。
日常需監測血壓波動和激素相關癥狀,避免劇烈運動以防腫瘤破裂。飲食注意低鹽低脂,高血壓患者每日鈉攝入控制在3克以內。推薦快走、游泳等中等強度運動,每周150分鐘。突發心悸、大汗需立即就醫,術后患者應定期復查皮質醇和電解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