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癥的癥狀表現多樣,可能涉及情緒、行為及軀體反應。典型癥狀包括過度擔憂、睡眠障礙、心悸出汗、肌肉緊張、回避行為。
1、情緒癥狀:持續出現與現實情境不符的強烈擔憂,常伴隨難以控制的災難化思維。部分患者會突然出現瀕死感或失控感,這種急性發作被稱為驚恐障礙。
2、睡眠障礙:入睡困難或睡眠維持障礙最為常見,表現為臥床30分鐘以上無法入睡或夜間頻繁覺醒。夢境活躍期可能出現與焦慮情緒相關的噩夢,導致晨起后疲倦感加重。
3、自主神經癥狀: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引發心悸、胸悶等心臟不適感,發作時心率可達100-140次/分。手掌及腋下多汗明顯,部分患者伴有體位性眩暈或手腳震顫。
4、軀體緊張:頸肩部肌肉呈持續性收縮狀態,觸診可發現肌肉硬結。部分患者出現不自主磨牙或握拳動作,長期緊張可能導致緊張性頭痛或顳下頜關節紊亂。
5、回避行為:對可能引發焦慮的場景產生預期性恐懼,如回避社交活動或乘坐交通工具。嚴重者出現儀式性行為,如反復檢查門窗或過度洗手。
調整生活方式有助于緩解癥狀,每日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練習腹式呼吸訓練。飲食增加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限制咖啡因攝入。認知行為療法結合正念訓練可改善錯誤認知模式,癥狀持續需心理科就診評估藥物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