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內營養乳劑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具體方法需結合患者個體情況制定。
1、適應癥評估:
腸內營養乳劑適用于存在營養風險或經口進食不足的患者,包括吞咽功能障礙、胃腸道術后、惡性腫瘤消耗狀態等。使用前需由臨床醫生評估患者營養狀況,排除腸梗阻、嚴重腹瀉等禁忌癥。營養師會根據患者體重、疾病狀態計算每日所需熱量和蛋白質,制定個性化營養方案。
2、輸注途徑:
根據患者胃腸道功能選擇鼻胃管、鼻腸管、胃造瘺或空腸造瘺等途徑。短期使用<4周多采用鼻飼管,長期需考慮造瘺置管。管飼前需通過X線確認管道位置,避免誤入氣道。輸注時保持床頭抬高30-45度,降低反流風險。
3、濃度與速度:
初始應采用半濃度配方,以20-50毫升/小時低速輸注,24-48小時后逐漸增至全濃度。耐受良好者可提速至100-125毫升/小時,每日總量分次給予。糖尿病患者需選擇低糖配方,腎功能不全者需限制電解質攝入。出現腹脹、腹瀉時應暫停并調整方案。
4、溫度與衛生:
輸注前將營養液加溫至37℃左右,避免冷刺激引發腸痙攣。開封后需冷藏保存并在24小時內使用,輸注管路每24小時更換。每次輸注前后用溫水沖洗管道,防止堵塞。配制過程需嚴格手衛生,現配現用避免污染。
5、監測與調整:
每日記錄出入量,監測血糖、電解質及肝腎功能。每周測量體重、上臂圍評估營養改善情況。根據實驗室檢查調整配方成分,如添加膳食纖維改善便秘,增加ω-3脂肪酸調節炎癥反應。出現嚴重不良反應需及時轉為腸外營養支持。
腸內營養期間需保持口腔清潔,每日進行口腔護理預防感染。可配合咀嚼無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維持消化功能。家屬應學習管道護理技巧,觀察患者精神狀態及皮膚彈性變化。營養師會定期隨訪調整方案,逐步過渡至經口飲食。長期管飼患者建議進行吞咽功能訓練,恢復自主進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