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偏紅色可能由血尿、食物色素、藥物影響、劇烈運動或泌尿系統疾病引起,需結合具體癥狀判斷。
1、血尿:
血尿是尿液偏紅色的常見原因,可能由泌尿系統感染、結石或腫瘤導致。泌尿系統感染如膀胱炎或腎盂腎炎,常伴隨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結石移動時可能劃傷尿道或膀胱黏膜,引發血尿。腫瘤如膀胱癌或腎癌也可能導致無痛性血尿,需及時就醫檢查。
2、食物色素:
某些食物如紅心火龍果、甜菜根或黑莓含有天然色素,攝入后可能導致尿液暫時性偏紅。這種變化通常無害,且會在停止食用后1-2天內恢復正常。若排除食物因素后仍持續紅色尿液,需進一步排查其他原因。
3、藥物影響:
部分藥物如利福平、酚酞或甲硝唑可能使尿液呈現紅色或橙紅色。這種藥物性色素尿與血尿不同,顯微鏡檢查無紅細胞。停藥后尿液顏色可逐漸恢復,服藥期間出現顏色變化可咨詢醫生確認是否正常。
4、劇烈運動:
高強度運動可能導致運動性血尿,尤其常見于馬拉松等耐力運動后。這是由于腎臟缺血或膀胱壁機械性損傷所致,通常休息24-48小時后自行消失。若血尿持續超過3天或伴隨腰痛,需排除腎臟疾病。
5、泌尿系統疾病:
腎小球腎炎、多囊腎或遺傳性血紅蛋白尿癥等疾病可能引起紅色尿液。腎小球腎炎常伴隨蛋白尿和水腫,多囊腎患者多有家族史和腰部脹痛。血紅蛋白尿癥患者尿液呈醬油色,多與溶血性疾病相關。
發現紅色尿液后建議記錄出現時間、伴隨癥狀及近期飲食藥物史。避免劇烈運動并增加每日飲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促進代謝廢物排出。日常可多食用冬瓜、黃瓜等利尿食物,減少高鹽高脂飲食。若紅色尿液持續超過24小時、伴隨發熱或腰痛,或出現血塊時,需立即就診泌尿外科進行尿常規、超聲等檢查。女性需注意排除月經期污染,兒童出現血尿需警惕過敏性紫癜腎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