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結核可通過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測、病理活檢、結核菌素試驗、臨床癥狀評估等方式診斷。盆腔結核通常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免疫力低下、既往結核病史、盆腔器官直接蔓延、血行播散等原因引起。
超聲檢查可發現盆腔積液、輸卵管增粗或包塊;CT或MRI能清晰顯示輸卵管卵巢膿腫、腹膜增厚及淋巴結鈣化。X線胸片輔助排查肺部結核病灶。
子宮內膜或經血結核桿菌培養是金標準,但耗時4-8周。PCR技術快速檢測結核DNA,腺苷脫氨酶水平升高提示結核性腹膜炎。血沉和C反應蛋白非特異性升高。
腹腔鏡下取腹膜或輸卵管組織,鏡下見干酪樣壞死、朗格漢斯巨細胞可確診。子宮內膜活檢發現結核結節時,需與子宮內膜異位癥鑒別。
PPD皮試硬結直徑≥10mm為陽性,但免疫功能受損者可能出現假陰性。γ-干擾素釋放試驗特異性更高,不受卡介苗接種影響。
下腹隱痛、月經紊亂、不孕持續3個月以上需警惕。約25%患者伴有低熱盜汗,晚期可能出現腸梗阻或泌尿系統瘺管。
診斷期間建議保持高蛋白飲食如魚肉蛋奶,適度進行瑜伽等舒緩運動增強免疫力。確診后需嚴格遵醫囑完成6-9個月抗結核治療,治療期間每月監測肝腎功能,避免劇烈運動防止臟器包膜破裂。性伴侶應同步接受結核篩查,接觸者預防性用藥需評估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