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囊腫可能由毛囊堵塞、皮脂分泌過多、細菌感染、遺傳因素、皮膚創傷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手術切除、藥物治療、局部熱敷、保持清潔、避免擠壓等方式治療。
1、毛囊堵塞:皮脂腺導管開口被角質或油脂堵塞,導致皮脂無法正常排出形成囊腫。日常需用溫和洗面奶清潔,避免使用厚重護膚品。囊腫較小且無感染時,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預防感染。
2、皮脂分泌過多:青春期激素變化或高脂飲食會刺激皮脂腺過度分泌。建議減少油炸食品攝入,增加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菠菜。伴隨紅腫疼痛時可能與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有關,需口服頭孢氨芐控制炎癥。
3、細菌感染:囊腫繼發感染會出現化膿、壓痛。局部可涂抹夫西地酸乳膏,配合40℃溫熱毛巾濕敷促進引流。感染擴散伴發熱需靜脈注射青霉素,膿腫形成則需切開引流。
4、遺傳因素:部分患者存在皮脂腺導管結構異常的家族史。這類囊腫易反復發作,建議定期皮膚科隨訪。直徑超過2cm或影響外觀的囊腫,可選擇二氧化碳激光或傳統梭形切除術。
5、皮膚創傷:搔抓或摩擦可能導致腺體破裂誘發囊腫。避免穿戴粗糙衣物,囊腫周圍皮膚可涂抹醫用凡士林保護。合并疤痕體質者術后需使用硅酮凝膠預防增生。
皮脂腺囊腫患者日常應選擇棉質透氣衣物,避免劇烈運動時摩擦患處。飲食需限制奶制品及高糖食物攝入,適當補充亞麻籽油、深海魚類等富含omega-3的食物。囊腫未感染時可進行游泳、瑜伽等低強度運動,術后恢復期應暫停汗蒸等高溫活動。每周2-3次使用硫磺皂清洗囊腫周圍皮膚,但避免過度清潔導致屏障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