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術后護理需關注傷口護理、疼痛管理、活動恢復、飲食調整、心理調適等方面。科學護理能促進傷口愈合,減少并發癥風險。
1、傷口護理:術后保持傷口清潔干燥,每日觀察有無紅腫滲液。使用碘伏消毒后覆蓋無菌敷料,避免沾水或摩擦。如出現發熱、劇烈疼痛需及時就醫。哺乳時可用枕頭保護腹部減少牽拉。
2、疼痛控制:術后48小時內規律使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鎮痛藥物。采用半臥位減輕腹部張力,咳嗽時按壓傷口。宮縮痛可通過熱敷緩解,持續劇痛需排除感染可能。
3、漸進活動:術后6小時開始床上翻身,24小時后嘗試坐起。遵循"三步起床法":先側臥、再撐坐、后站立。每日步行3次,每次5-10分鐘,逐日增加活動量避免靜脈血栓。
4、營養支持:術后6小時可飲溫水,排氣后進食米湯、藕粉等流食。3天后轉為高蛋白飲食,每日攝入雞蛋、魚肉、瘦肉等優質蛋白100-150克。補充鐵劑和維生素C促進造血。
5、心理關懷:關注產后情緒變化,每天與家人交流15分鐘以上。練習腹式呼吸緩解焦慮,夜間保證4小時連續睡眠。出現持續情緒低落、失眠需尋求心理支持。
術后飲食宜少食多餐,每日5-6餐保證3000ml水分攝入,優先選擇鯽魚湯、紅豆粥等促泌乳食物。兩周內避免提重物超過5kg,6周后逐步恢復凱格爾運動。觀察惡露變化,42天復查評估盆底肌恢復情況。保持會陰清潔,6周內禁止盆浴和性生活。建立哺乳規律,每2-3小時喂養刺激子宮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