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異性外陰炎可通過保持局部清潔、避免刺激物、調整生活方式、使用外用藥物、治療原發疾病等方式改善。該病可能由局部衛生不良、過敏反應、激素變化、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1、清潔護理: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避免使用堿性肥皂或洗液。選擇純棉透氣內褲并每日更換,減少局部摩擦和潮濕環境。排便后從前向后擦拭防止腸道細菌污染。
2、消除刺激:停用可能致敏的衛生巾、護墊或洗滌劑。避免穿緊身化纖衣物,減少使用含香精的沐浴產品。游泳后及時更換泳衣,防止氯殘留刺激。
3、生活調節:保證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力恢復。控制高糖飲食減少分泌物刺激,增加酸奶等益生菌攝入。適度運動改善盆腔血液循環,但需避免長時間騎行等壓迫行為。
4、局部用藥:癥狀明顯時可短期使用克霉唑乳膏預防繼發感染。瘙癢嚴重可涂抹氫化可的松軟膏緩解炎癥反應。合并細菌感染需配合莫匹羅星軟膏治療。
5、病因治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圍。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者應咨詢醫生調整用藥方案。反復發作需排查陰道炎、宮頸炎等鄰近器官感染。
多數輕癥患者通過規范護理可自愈,但需持續觀察癥狀變化。建議每日記錄外陰紅腫、分泌物等體征,兩周無改善或出現發熱、潰瘍需及時婦科就診。治療期間暫停性生活,伴侶有異常分泌物需同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