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聽說過夏枯草嗎?夏枯草為唇形目唇形科植物,一般是在夏季采取半干燥果穗入藥,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腫痛、頭痛等,那么夏枯草有副作用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
清肝、散結、利尿;治瘟病、乳癰、目痛、黃疸、淋病、高血壓等癥;葉可代茶。治淋巴結核、甲狀腺腫大、瘰疬、癭瘤、乳癰、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淚、頭目眩暈、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結核、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血崩、帶下。
1、汗斑白點。用夏枯草煎成濃汁,每天洗患處。
2、打傷、刀傷。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傷處。
3、血崩。用夏枯草研為末,每服一小匙,米湯調下。
4、產后血暈,心氣欲絕,用夏枯草搗爛,絞汁服一碗,極效。
5、赤白帶下。夏枯草開花時,采來陰干,研為末。每服10克,飯前服,米湯送下。
6、肝虛目痛(冷淚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25克、香附子50克,共研為末。每服10克,茶湯調下。
7、瘰疬(不論已潰未潰,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300克,加水兩杯,煎至七成,吃完飯過一段時間以后溫服。體虛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處。兼服十全大補湯加香附、貝母、遠志更好。
夏枯草的禁忌
《本草通玄》記載:“夏枯草,補養厥陰血脈,又能疏通結氣。目痛、瘰疬皆系肝癥,故建神功。然久用亦防傷胃,與參、術同行,方可久服無弊。”說明夏枯草主要的副作用是針對胃部的,不過與參、術等熱物一起服用,才不會因久用而有弊端。因此,久服夏枯草其皂苷成分對胃有刺激性。
此外,夏枯草屬于寒涼之物,所以“濕氣”重、脾胃虛弱的人或患風濕的人喝了會出現副作用,使病情加重。有的人用后也可引起過敏反應,皮膚麻疹、丘疹或紅斑、全身瘙癢,胃部不適、惡心、嘔吐、頭暈、目眩、腹痛、腹瀉、心悸等。
夏枯草的藥用配方
1、治乳癰初起:夏枯草、蒲公英各等分。酒煎服,或作丸亦可。
2、治肝虛目睛疼,冷淚不止,筋脈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25克,香附子50克,共為末。每服5克,臘茶調下,無時。
3、治血崩不止:夏枯草為末。每服方寸匕,米飲調下。
4、治赤白帶下:夏枯草花,開時采,陰干為末。每服10克,食前米飲下。
5、治產后血暈,心氣欲絕者:夏枯草搗絞汁,服一盞。
6、治口眼歪斜:夏枯草5克,膽南星2.5克,防風5克,釣鉤藤5克。水煎,點水酒臨臥時服。
7、治頭目眩暈:夏枯草(鮮)100克,冰糖25克。開水沖燉,飯后服。
8、治羊癇風、高血壓:夏枯草(鮮)150克,冬蜜50科。開水沖燉服。
9、預防麻疹:夏枯草25~100克。水煎服,一日一劑,連服三天。
10、治小兒菌痢:二歲以下,夏枯草50克,半枝蓮25克;二至六歲,夏枯草、半枝蓮各50克;六至十二歲,夏枯草、半枝蓮各75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