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癬可能由真菌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觸傳染源、皮膚屏障受損、寵物傳播等原因引起。
皮膚癬菌屬真菌是頭癬的主要致病源,這類微生物通過侵入毛囊角質層引發炎癥反應。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犬小孢子菌是臨床常見病原體,感染后頭皮出現圓形脫發斑伴鱗屑,嚴重者形成膿癬。抗真菌藥物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可有效抑制病原體繁殖。
糖尿病、HIV感染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患者易發生頭癬。免疫系統功能減弱時,皮膚對真菌的防御能力下降,輕微接觸即可導致感染。這類患者往往伴隨反復發作、病灶擴散快的特點,需在抗真菌治療同時配合免疫調節。
共用梳子、帽子或理發工具是重要傳播途徑。真菌孢子可在物體表面存活數月,直接接觸被污染物品后,孢子通過微小皮膚破損處侵入。集體生活環境如學校、軍營更易暴發流行,患者使用過的個人物品需煮沸消毒。
過度燙染頭發、頻繁抓撓頭皮會破壞保護層,增加感染風險。化學刺激或機械損傷使角質層完整性喪失,為真菌附著創造條件。臨床常見于濕疹患者合并頭癬感染,需同步修復皮膚屏障與抗真菌治療。
犬貓等寵物攜帶的犬小孢子菌可通過親密接觸傳染人類。兒童與患病寵物玩耍后未洗手即觸摸頭皮是典型傳播場景,寵物出現脫毛皮疹時應及時隔離治療,家庭成員需進行預防性抗真菌洗發。
保持頭皮清潔干燥,避免使用堿性洗發水;每周兩次用酮康唑洗劑預防;接觸動物后徹底洗手;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發現頭皮異常脫屑及時就醫,真菌鏡檢可明確診斷。治療期間所有接觸物品需日光暴曬6小時以上,家庭成員應同步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