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陰道炎用藥一星期無好轉可通過調整用藥方案、加強局部護理、排查誘發因素、聯合物理治療、評估耐藥性等方式治療。霉菌性陰道炎通常由菌群失衡、免疫力下降、糖尿病控制不佳、抗生素濫用、雌激素水平升高等原因引起。
1、調整用藥方案:
規范抗真菌治療需覆蓋白色念珠菌及其他少見菌種,可更換為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口服藥物,或延長克霉唑陰道栓劑療程至14天。用藥期間需避開月經期,確保藥物在陰道內充分停留。
2、加強局部護理:
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后保持干燥,避免使用堿性洗液破壞酸性環境。選擇純棉透氣內褲并煮沸消毒,性伴侶需同步使用克霉唑乳膏涂抹陰莖皮膚以阻斷交叉感染。
3、排查誘發因素:
可能與近期高糖飲食、長期服用避孕藥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外陰灼痛、豆渣樣白帶等癥狀。需檢測空腹血糖排除糖尿病,停用廣譜抗生素及雌激素制劑。
4、聯合物理治療:
頑固性感染可采用碳酸氫鈉坐浴調節pH值,配合紅外線照射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治療期間禁止盆浴及性生活,避免陰道沖洗導致病原體上行。
5、評估耐藥性:
反復發作需進行真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確認是否對唑類藥物耐藥。非白念珠菌感染可選擇制霉菌素陰道片,嚴重者可短期服用伏立康唑。
日常需控制精制碳水化合物攝入,增加無糖酸奶補充益生菌。每周進行適度有氧運動提升免疫力,睡眠時間保證7小時以上。若伴隨發熱、盆腔壓痛需及時婦科檢查排除盆腔炎,妊娠期患者應選擇局部用藥避免全身給藥影響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