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后跟干裂可能與足癬有關,也可能由皮膚干燥、機械摩擦、濕疹、糖尿病等因素引起,需結合具體癥狀判斷。
足癬由紅色毛癬菌等真菌感染引起,表現為腳跟鱗屑、脫皮伴瘙癢,可能蔓延至足弓。治療需外用聯苯芐唑乳膏、特比萘芬噴霧或口服伊曲康唑,保持鞋襪透氣性。
秋冬季節皮脂分泌減少或過度清潔導致角質層缺水,腳跟出現橫向裂紋但無紅腫。建議每日涂抹含尿素、凡士林的潤膚霜,避免堿性肥皂洗腳。
長期穿硬底鞋或行走姿勢不當造成腳跟局部壓力,形成厚繭后皸裂。選擇足跟緩沖墊的鞋子,睡前用溫水泡腳軟化角質。
接觸過敏原或刺激物誘發局限性干燥性濕疹,表現為邊界不清的紅斑伴細碎脫屑。需避免穿化纖襪,短期使用氫化可的松軟膏抗炎。
血糖控制不佳導致周圍神經病變和皮膚營養障礙,腳跟呈對稱性深裂口。需監測血糖水平,使用糖尿病專用潤足霜預防感染。
日常可增加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南瓜攝入,穿棉質吸汗襪減少摩擦,若裂紋滲血或久不愈合需排查代謝性疾病。每天進行足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避免自行撕扯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