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恥骨分離可通過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疼痛評估、功能障礙分析、病史詢問等方式診斷。
醫生通過觸診評估恥骨聯合區域的壓痛感和間隙寬度。患者平躺時雙腿并攏,醫生用拇指按壓恥骨聯合處,疼痛加劇或觸及明顯間隙提示分離。骨盆擠壓試驗和分離試驗可進一步確認,擠壓骨盆兩側若誘發疼痛為陽性。
X線片可測量恥骨聯合間隙大于10毫米即確診,超聲能動態觀察韌帶損傷情況。MRI對軟組織分辨率高,可顯示恥骨周圍韌帶撕裂或水腫,適用于復雜病例。影像學能排除骨盆骨折等并發癥。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量化疼痛程度,行走、翻身等動作時評分超過5分需警惕。疼痛多位于恥骨區并向大腿內側放射,單腿站立或上下樓梯時癥狀加重。夜間翻身困難是典型表現。
觀察步態異常如鴨步或小步挪動,評估起床、如廁等日常活動受限程度。骨盆穩定性測試中,單腿站立時間短于30秒提示功能障礙。部分患者伴隨尿失禁或排便困難。
了解分娩方式、產程時長、胎兒體重等高危因素,急產或巨大兒分娩史者風險更高。詢問孕晚期是否出現恥骨區隱痛,產后疼痛是否突發加重。既往骨盆外傷史需重點記錄。
診斷期間建議穿戴骨盆帶穩定關節,避免提重物及雙腿不對稱動作。康復期可進行橋式運動、凱格爾訓練增強核心肌群,攝入富含鈣質的牛奶、深綠色蔬菜促進韌帶修復,疼痛持續需轉診至康復科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