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疼痛可能由外傷、甲溝炎、真菌感染、嵌甲、銀屑病等因素引起,需根據具體病因采取針對性處理。
1、外傷因素:
指甲受到擠壓、碰撞或過度修剪可能導致甲床損傷,表現為局部紅腫疼痛。輕微外傷可通過冰敷緩解腫脹,保持患處清潔干燥,避免二次傷害。若出現甲下血腫,需由醫生評估是否需引流減壓。
2、甲溝炎問題:
甲周組織感染常因細菌侵入導致,表現為甲緣紅腫熱痛,可能伴隨膿液滲出。輕度感染可用碘伏消毒后涂抹莫匹羅星軟膏,每日溫水浸泡患指促進炎癥消退。反復發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礎疾病。
3、真菌感染:
甲癬多由紅色毛癬菌等致病菌引起,指甲增厚變色同時可能伴隨疼痛。確診需真菌鏡檢,可外用阿莫羅芬搽劑或口服特比萘芬,治療期間保持足部通風,避免與他人共用修甲工具。
4、嵌甲刺激:
指甲邊緣向內生長刺入甲溝,多因不當修剪或鞋履過緊誘發。早期可通過墊高指甲、填塞消毒棉條緩解,嚴重者需行甲板部分切除術。日常應平直修剪指甲,穿著寬松透氣的鞋襪。
5、系統性疾病:
銀屑病關節炎或雷諾氏病等可能引發甲板異常改變伴疼痛,通常伴隨甲面凹陷、甲剝離等癥狀。需通過皮膚鏡、血液檢查明確診斷,原發病控制后指甲癥狀可改善。
日常需注意避免指甲機械性損傷,選擇溫和的指甲護理產品,控制手足接觸化學制劑的頻率。均衡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7的食物如雞蛋、堅果,促進指甲健康。出現持續疼痛、化膿或甲板變形時應及時就醫皮膚科,進行真菌培養、影像學等檢查排除腫瘤或骨髓炎等嚴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