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可通過皮膚點刺試驗、血清特異性IgE檢測、鼻內鏡檢查、鼻分泌物涂片檢查、鼻激發試驗等方法診斷。
1、皮膚點刺試驗:
將微量過敏原提取液刺入前臂皮膚表層,15分鐘后觀察局部風團反應。該方法操作簡便、靈敏度高,可同時檢測數十種常見吸入性過敏原,如塵螨、花粉、動物皮屑等。陽性結果表現為直徑大于3毫米的紅色丘疹伴周圍偽足,需結合臨床癥狀綜合判斷。
2、血清特異性IgE檢測:
通過抽取靜脈血檢測血清中針對特定過敏原的IgE抗體水平。適用于皮膚條件不佳或服用抗組胺藥物的患者,可定量評估過敏程度。常見檢測項目包括戶塵螨、蒿草花粉、貓毛等,結果分為0-6級,3級以上提示臨床相關性較強。
3、鼻內鏡檢查:
使用硬質或軟性鼻內鏡直接觀察鼻腔黏膜狀態。過敏性鼻炎典型表現為下鼻甲蒼白水腫、黏膜表面水樣分泌物附著,嚴重者可見息肉樣變。該檢查能排除結構性異常如鼻中隔偏曲,同時可采集鼻分泌物進行細胞學分析。
4、鼻分泌物涂片檢查:
取鼻腔分泌物染色后顯微鏡下觀察嗜酸性粒細胞比例。過敏性鼻炎患者嗜酸性粒細胞通常超過5%,急性發作期可達20%-30%。該方法成本低廉但需專業檢驗人員判讀,結果受取樣時機和技術影響較大。
5、鼻激發試驗:
將可疑過敏原直接作用于鼻黏膜,通過癥狀評分和鼻阻力測量評估反應強度。作為診斷金標準,主要用于科研或疑難病例確診,需在具備急救條件的醫療單位進行。試驗后可能出現噴嚏、鼻塞等典型癥狀發作。
確診過敏性鼻炎需結合典型癥狀陣發性噴嚏、清水樣涕、鼻癢和鼻塞與客觀檢查結果。建議記錄癥狀發作的時間規律與環境因素,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日常使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可減少過敏原沉積,癥狀持續者需進行過敏原免疫治療。室內保持通風干燥,定期清洗床上用品,戶外活動時佩戴防花粉口罩。合并哮喘或鼻息肉患者應每3-6個月復查肺功能與鼻竇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