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牙疼可能由齲齒、乳牙萌出、牙齦炎、牙齒外傷、食物嵌塞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口腔檢查、局部清潔、藥物治療等方式緩解。
1、齲齒:
乳牙齲壞是幼兒牙疼最常見原因。牙齒表面被細菌侵蝕形成齲洞后,冷熱刺激或食物殘渣進入齲洞會引發疼痛。早期表現為進食時短暫酸痛,深齲可能出現自發痛。需及時進行齲齒充填治療,常用氟化氨銀等藥物抑制齲齒進展。
2、乳牙萌出:
嬰幼兒乳牙萌出期常伴隨牙齦腫痛,多發生在6-30個月齡段。表現為牙齦發紅、拒食、流涎增多,可能伴有低熱。可通過磨牙棒冷敷緩解,必要時使用兒童專用牙齦按摩凝膠。
3、牙齦炎:
口腔衛生不良導致菌斑堆積,引發牙齦邊緣紅腫出血。可能與刷牙不徹底、長期夜奶有關。表現為牙齦充血、觸碰出血,嚴重時形成牙齦膿腫。需加強口腔清潔,使用兒童軟毛牙刷配合生理鹽水漱口。
4、牙齒外傷:
跌倒碰撞可能導致乳牙震蕩或折斷,受傷牙齒會出現叩痛和松動。需避免用患牙咀嚼,及時就診排除牙根折斷。對于完全脫位乳牙不建議再植,需預防繼發感染。
5、食物嵌塞:
粗纖維食物或硬物卡入牙縫會刺激牙齦乳頭,引發局部脹痛。常見于鄰面齲或牙齒排列不齊的兒童。可使用牙線輕柔清除嵌塞物,鄰面齲需進行窩溝封閉處理。
保持每日兩次巴氏刷牙法,選用含氟兒童牙膏;限制高糖飲食攝入,避免夜間奶睡習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乳磨牙可做預防性窩溝封閉。出現持續性疼痛、牙齦腫脹或面部水腫時需及時就診,避免使用成人止痛藥物。生長發育期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促進牙釉質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