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濕肺主要表現為呼吸急促、呻吟、發紺等癥狀,通常由肺液吸收延遲引起。主要表現有呼吸頻率增快、鼻翼扇動、三凹征、肺部濕啰音、血氧飽和度下降。
1、呼吸頻率增快:
正常新生兒呼吸頻率為40-60次/分鐘,濕肺患兒常超過60次/分鐘。這是由于肺泡內殘留液體影響氣體交換,機體代償性增加呼吸頻率。聽診可聞及細濕啰音,胸部X線顯示肺野透亮度降低伴網狀影。
2、鼻翼扇動:
患兒吸氣時出現鼻翼擴張動作,是呼吸困難的特征性表現。因肺順應性下降,呼吸肌需額外做功維持通氣,伴隨肋間肌收縮可見胸骨上窩凹陷。癥狀多在生后6小時內出現,72小時內逐漸緩解。
3、三凹征:
指吸氣時胸骨上窩、鎖骨上窩和肋間隙凹陷,反映呼吸道阻力增加。濕肺患兒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分布不均,需增大胸腔負壓完成吸氣,嚴重時可出現點頭樣呼吸。需與新生兒肺炎、氣胸等疾病鑒別。
4、肺部濕啰音:
聽診雙肺可聞及細濕啰音,類似捻發音。因末梢氣道內液體震動產生,體位改變時啰音位置可能變化。與肺炎的固定性濕啰音不同,濕肺啰音隨病情好轉迅速減少。
5、血氧飽和度下降:
經皮血氧監測常顯示SpO?低于90%,嚴重者需氧療支持。因肺泡內液體阻礙氧氣彌散,可能出現暫時性低氧血癥,但通常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動脈血氣分析顯示輕度呼吸性堿中毒。
保持適宜環境溫度24-26℃和濕度50-60%,采用俯臥位或側臥位改善通氣。母乳喂養時注意觀察吸吮耐力,少量多次喂養避免嗆咳。監測呼吸頻率和血氧變化,若出現呼吸暫停、持續發紺或喂養困難需及時就醫。多數患兒3天內癥狀自行緩解,預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