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癬可通過外用抗真菌藥物、口服抗真菌藥物、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交叉感染、增強免疫力等方式治療。體癬通常由皮膚癬菌感染、免疫力低下、濕熱環境、接觸傳染源、皮膚屏障受損等原因引起。
1、外用藥物:局部涂抹抗真菌藥膏是治療體癬的基礎方法,常用藥物包括聯苯芐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酮康唑乳膏等。藥物需覆蓋皮損周圍2厘米區域,持續使用至癥狀消失后1-2周,防止復發。用藥期間觀察皮膚是否出現紅腫刺痛等不良反應。
2、口服藥物:對于頑固性或大面積感染,需配合口服抗真菌藥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口服藥物通過血液循環作用于全身,對甲癬等深部感染效果顯著。肝功能異常者需定期監測轉氨酶水平,妊娠期婦女禁用唑類藥物。
3、環境控制:保持居住環境通風干燥,每日更換消毒棉質衣物,避免與寵物癬菌接觸。洗澡后徹底擦干皺褶部位,運動后及時更換汗濕衣物。公共浴室使用防滑拖鞋,不與感染者共用毛巾、梳子等個人物品。
4、預防傳播:家庭成員出現體癬應同步治療,對患者衣物進行煮沸或消毒液浸泡。避免搔抓患處防止自身接種感染,接觸患處后需用肥皂洗手。寵物患癬需帶至獸醫處進行全身抗真菌治療,定期對環境噴灑抗真菌噴霧。
5、免疫調節:長期熬夜、壓力過大會降低免疫力,增加真菌感染風險。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適量補充維生素A、鋅等營養素。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HIV感染者需規范抗病毒治療,從根源減少真菌定植機會。
治療期間需避免辛辣刺激飲食,穿著寬松透氣的純棉衣物。每周用硫磺皂沐浴2-3次有助于抑制真菌繁殖,康復后繼續使用抗真菌沐浴露預防復發。癥狀持續超過2周或出現化膿需及時皮膚科就診,頑固病例可能需進行真菌培養指導精準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