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性血管炎需注意避免誘因、規范用藥、皮膚護理、監測并發癥、定期復診。該病可能與免疫異常、感染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風團樣皮疹、關節疼痛等癥狀。
1、避免誘因:減少日光暴曬、寒冷刺激等物理因素,避免攝入海鮮、堅果等易致敏食物。記錄每日接觸物,排查潛在過敏原,保持居住環境通風干燥。
2、規范用藥:急性期可選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組胺藥物緩解瘙癢,嚴重者需遵醫囑使用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適用于反復發作病例,需監測肝腎功能。
3、皮膚護理:發作期選擇棉質寬松衣物,避免搔抓皮損。沐浴水溫控制在37℃以下,使用無香料沐浴露。破損皮膚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或弱效激素軟膏。
4、監測并發癥:定期檢查尿常規排除腎臟損害,關注是否出現腹痛、血尿等癥狀。關節腫痛明顯時可進行熱敷,持續超過48小時需考慮非甾體抗炎藥干預。
5、定期復診:每3個月復查血常規、補體C3/C4水平,皮膚活檢確認血管炎活動度。病程超過6個月者需評估是否轉為慢性,調整長期管理方案。
日常飲食推薦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西蘭花等食物,適度進行游泳、瑜伽等低強度運動。保持每晚7-8小時睡眠,建立癥狀日記記錄皮疹變化與用藥反應。出現發熱、呼吸困難等全身癥狀時需急診處理,妊娠期患者應提前與風濕免疫科醫生制定專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