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糜爛可通過硫糖鋁混懸液、鋁碳酸鎂咀嚼片、奧美拉唑腸溶片等藥物治療,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酒精刺激、膽汁反流、應激性損傷等原因引起。
1、抑酸藥物:奧美拉唑腸溶片通過抑制胃酸分泌減輕黏膜損傷,適用于胃酸過多型糜爛。蘭索拉唑膠囊、雷貝拉唑鈉腸溶片同屬質子泵抑制劑,需空腹服用。這類藥物能促進糜爛面愈合,療程通常為4-8周。
2、胃黏膜保護劑:硫糖鋁混懸液在創面形成保護膜,需餐前1小時服用。膠體果膠鉍干混懸劑可與胃蛋白酶結合,減少胃酸侵蝕。服藥期間可能出現黑便屬正常現象,但需與消化道出血鑒別。
3、抗酸制劑:鋁碳酸鎂咀嚼片能快速中和胃酸,緩解燒心癥狀。復方氫氧化鋁片含三硅酸鎂成分,可吸附膽汁酸。建議癥狀發作時嚼服,長期使用需警惕電解質紊亂。
4、根除幽門螺桿菌:克拉霉素片聯合阿莫西林膠囊、枸櫞酸鉍鉀組成四聯療法。治療前需進行碳13呼氣試驗,療程結束后復查。該菌感染與90%的胃潰瘍相關,徹底清除可降低復發率。
5、止血修復治療:對于出血性糜爛,靜脈注射凝血酶凍干粉能局部止血。康復新液含多元醇類物質,可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嚴重者需胃鏡下噴灑去甲腎上腺素溶液或電凝止血。
日常飲食宜選擇小米粥、山藥羹等低纖維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烹飪方式以蒸煮為主,每日分5-6餐少量進食。餐后適度散步有助于胃排空,但避免立即平臥。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嘔血黑便時,需及時進行胃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