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肝硬化指肝臟在長期慢性損傷后出現的纖維組織增生和結構異常,但尚未出現嚴重功能障礙的階段。早期肝硬化可能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膽汁淤積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病毒治療、戒酒、體重管理、免疫調節、利膽藥物等方式干預。
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主要誘因,病毒持續復制導致肝細胞反復壞死。患者可能出現乏力、食欲減退癥狀。需通過恩替卡韋、索磷布韋等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配合定期檢測肝功能。
長期每日攝入酒精超過40克會引發肝細胞脂肪變性。典型表現為肝區隱痛、γ-谷氨酰轉肽酶升高。治療核心為徹底戒酒,補充維生素B族和葉酸改善代謝。
胰島素抵抗導致甘油三酯沉積在肝臟,常見于肥胖人群。超聲檢查顯示肝實質回聲增強。建議通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每周150分鐘有氧運動減重10%。
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肝細胞引發炎癥,血液中可檢出抗核抗體陽性。患者可能伴隨皮膚瘙癢、關節疼痛。采用潑尼松聯合硫唑嘌呤進行免疫抑制治療。
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等疾病阻礙膽汁排泄,特征為堿性磷酸酶升高。熊去氧膽酸可促進膽汁流動,嚴重時需行膽管引流術。
早期肝硬化患者需嚴格遵循高蛋白低脂飲食,每日攝入優質蛋白1.2-1.5克/公斤體重,優先選擇魚類、豆制品。每周進行3-5次30分鐘快走或游泳等有氧運動,避免劇烈對抗性運動。定期監測肝彈性檢測、腹部超聲等指標,每3個月復查甲胎蛋白排除癌變可能。保持22:00前入睡有助于肝臟修復,夜間睡眠不足會加重肝纖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