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結膜炎可通過抗生素滴眼液、冷敷、眼部清潔、避免揉眼、充分休息等方式治療,通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病原體感染引起。
細菌性結膜炎首選局部抗生素治療,常用藥物包括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等。抗生素能有效殺滅致病菌,癥狀通常在用藥后24-48小時開始緩解。需按醫囑完成全程治療,即使癥狀消失也應持續用藥至療程結束,防止復發或產生耐藥性。
急性期可采用冷敷緩解眼部紅腫熱痛癥狀。將無菌紗布浸入4℃生理鹽水后擰干,輕敷于閉合的眼瞼10-15分鐘,每日重復3-4次。冷敷能收縮血管減輕充血,降低局部代謝率,但需注意避免溫度過低導致凍傷。
每日用煮沸冷卻的淡鹽水或醫用棉簽蘸取人工淚液,從內眥向外眥單向擦拭眼部分泌物。清潔前后需徹底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患病期間需單獨使用毛巾、枕頭等個人物品,建議每日高溫消毒。
細菌性結膜炎具有較強傳染性,應避免用手揉搓眼睛。患者需暫停佩戴隱形眼鏡,直至癥狀完全消失后1周。家庭成員需分盆洗臉,接觸患者分泌物后立即用抗菌洗手液清洗。
輕癥患者規范治療3-5天癥狀明顯改善,7-10天可痊愈。若出現視力下降、劇烈疼痛、角膜混濁等表現,提示可能發展為細菌性角膜炎,需立即就醫。免疫力低下者或耐藥菌感染可能延長病程至2-3周。
治療期間建議增加維生素A、C含量高的食物如胡蘿卜、柑橘,避免辛辣刺激飲食。保持每天7小時以上睡眠,減少電子屏幕使用時間。痊愈后需更換眼部化妝品,隱形眼鏡佩戴者應選擇日拋型鏡片。若72小時內癥狀無緩解或持續加重,需復診調整用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