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炎可通過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降壓藥物、利尿劑、抗凝藥物等方式治療。腎炎通常由感染、自身免疫異常、高血壓、代謝性疾病、藥物毒性等原因引起。
潑尼松、甲潑尼龍、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是治療腎炎的常用藥物,適用于免疫介導的腎小球腎炎。這類藥物通過抑制炎癥反應和免疫應答減輕腎臟損傷,需嚴格遵醫囑調整劑量,長期使用需監測血糖、骨密度等指標。
環磷酰胺、他克莫司、嗎替麥考酚酯等免疫抑制劑用于激素治療效果不佳或重癥病例。藥物通過抑制T/B淋巴細胞增殖控制自身免疫攻擊,用藥期間需定期檢測血常規和肝腎功能,警惕感染風險。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貝那普利、雷米普利,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如纈沙坦、氯沙坦,兼具降壓和減少蛋白尿作用。這類藥物通過改善腎小球內高壓延緩腎功能惡化,需監測血鉀和肌酐變化。
呋塞米、托拉塞米等袢利尿劑適用于合并水腫的患者。藥物通過阻斷髓袢升支鈉鉀重吸收促進水分排出,使用時應關注電解質平衡,避免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聯用加重腎毒性。
低分子肝素、華法林用于腎病綜合征伴高凝狀態患者。藥物通過抑制凝血因子活性預防血栓形成,需根據凝血功能調整劑量,注意觀察出血傾向。
腎炎患者日常需限制鈉鹽攝入每日不超過3克,選擇優質低蛋白食物如雞蛋清、魚肉,避免高嘌呤飲食。適度進行太極拳、散步等低強度運動,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定期監測血壓、尿常規和腎功能指標,出現尿量減少或肢體浮腫加重需及時復診。保持每日飲水量1500-2000毫升,睡前2小時控制飲水減輕夜尿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