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涼拉肚子可通過腹部保暖、補充水分、調整飲食、服用止瀉藥物、就醫檢查等方式治療。受涼拉肚子通常由腸道蠕動加快、消化功能減弱、腸道菌群失衡、病毒細菌感染、慢性腸炎等原因引起。
受涼后腸道血管收縮導致蠕動加快,可用熱水袋熱敷肚臍周圍,溫度保持在40℃左右避免燙傷。穿高腰褲或使用腹帶減少冷空氣刺激,睡眠時注意蓋好腹部。
腹瀉會造成電解質流失,每2小時飲用200ml補液鹽或淡鹽水。自制糖鹽水可按照500ml水+1.75g鹽+10g白糖配制,椰子水含豐富鉀元素也可替代。
急性期選擇低渣流食如米湯、藕粉,過渡期食用蘋果泥、蒸山藥等富含果膠食物。避免牛奶、豆漿等產氣食品,香蕉、白粥、饅頭有助于形成成形大便。
蒙脫石散可吸附腸道毒素,雙歧桿菌制劑調節菌群平衡,洛哌丁胺抑制腸道蠕動。伴隨發熱或膿血便時可能存在細菌感染,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諾氟沙星。
持續3天未緩解可能與輪狀病毒感染、腸易激綜合征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水樣便、腸鳴音亢進等癥狀。需進行糞便常規、血常規檢測排除器質性疾病。
恢復期保持每日30分鐘快走促進腸蠕動,適量補充含鋅食物如牡蠣加速腸黏膜修復。長期受涼腹瀉人群可艾灸神闕穴增強體質,冬季外出前飲用姜棗茶預防發作。出現意識模糊、尿量減少等脫水癥狀需立即急診輸液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