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過敏性鼻炎建議首診兒科或耳鼻喉科,病情復雜時可聯合變態反應科。主要就診科室選擇依據包括癥狀特點、過敏原篩查需求、并發癥處理等。
1、兒科:
兒科醫生能完成基礎診斷和常規治療,適合以鼻癢、噴嚏、清水樣涕為主要表現的初診患兒。可開具第二代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糖漿、西替利嗪滴劑,并指導鼻腔沖洗等家庭護理。若發現合并腺樣體肥大或中耳炎等常見并發癥,會建議轉診耳鼻喉科。
2、耳鼻喉科:
當出現持續性鼻塞、睡眠呼吸暫停、聽力下降等癥狀時需轉診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通過鼻內鏡檢查評估鼻甲肥大程度,可進行鼻竇CT排除結構性病變。針對嚴重鼻黏膜水腫可能建議鼻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噴霧,或開展下鼻甲射頻消融等物理治療。
3、變態反應科:
對常規治療無效或需明確過敏原的患兒,變態反應科可進行皮膚點刺試驗、血清特異性IgE檢測。確診塵螨、花粉等吸入性過敏原后,可能制定脫敏治療方案。該科室更適合伴有哮喘、特應性皮炎等過敏共病的患兒。
4、呼吸科:
當出現夜間咳嗽、運動后喘息等氣道高反應表現時,需排查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征。呼吸科醫生可通過肺功能檢查、支氣管激發試驗評估氣道炎癥狀態,必要時聯合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如孟魯司特鈉治療。
5、中醫兒科:
對藥物依從性差的患兒可考慮中醫調理,通過玉屏風散等方劑改善衛表不固體質。針灸迎香穴、推拿開天門手法能緩解鼻塞癥狀,但需注意中藥可能存在的過敏風險,建議在正規中醫院就診。
日常需保持居室濕度40%-60%,每周用60℃熱水清洗床品。飲食避免蝦蟹等易致敏食物,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甜椒攝入。外出佩戴口罩減少冷空氣刺激,鼻腔干燥時可涂抹凡士林保護黏膜。建議每年花粉季前2周開始預防性用藥,癥狀持續2周無改善或反復發作需及時復診調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