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絞痛伴隨惡心嘔吐可能由飲食不當、胃酸分泌異常、胃腸功能紊亂、胃炎或胃潰瘍、膽道疾病等原因引起。
1、飲食不當:
過量進食辛辣刺激、生冷或油膩食物會直接刺激胃黏膜,引發胃部痙攣性疼痛。酒精、咖啡因等成分可能加重胃酸分泌,導致惡心反胃。暴飲暴食還會使胃內壓力升高,觸發嘔吐反射。
2、胃酸分泌異常:
胃酸過多可能腐蝕胃黏膜引發絞痛,同時刺激幽門痙攣誘發嘔吐。這種情況常見于長期精神緊張、作息紊亂的人群,胃泌素分泌失調會導致胃酸pH值失衡。
3、胃腸功能紊亂:
腸易激綜合征或功能性消化不良時,胃腸動力異常可能表現為陣發性絞痛。胃排空延遲會使食物滯留產生脹氣,通過迷走神經反射引發惡心,通常伴隨腸鳴音亢進。
4、胃炎或胃潰瘍:
幽門螺桿菌感染或藥物損傷導致的胃黏膜炎癥,會出現劍突下灼痛伴嘔吐。胃潰瘍疼痛多呈節律性,進食后加重,可能嘔吐咖啡樣物提示出血。胃鏡檢查可明確黏膜損傷程度。
5、膽道疾病:
膽囊炎或膽石癥發作時,膽汁排泄受阻會引發右上腹絞痛向右肩放射,同時刺激膈神經引起反射性嘔吐。這類疼痛常在高脂飲食后發作,可能伴隨皮膚黃染。
建議發作期選擇米湯、藕粉等流質飲食,避免豆類、奶制品等產氣食物。可嘗試熱敷上腹部緩解痙攣,保持坐位減少胃酸反流。若嘔吐物帶血、持續6小時未緩解或出現高熱,需立即排除腸梗阻、胰腺炎等急腹癥。長期反復發作需進行胃鏡、腹部超聲等檢查,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需規范抗菌治療。日常注意細嚼慢咽,餐后2小時內避免平臥,控制油膩食物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