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指數可通過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計算,具體公式為BMI=體重÷身高×身高。
1、公式計算:
BMI計算需使用公制單位,體重以千克記錄,身高以米記錄。例如身高1.75米、體重70公斤者,計算方式為70÷1.75×1.75≈22.86。此數值對應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可判斷體重狀態,18.5以下為偏瘦,18.5-24.9為正常,25-29.9為超重,30及以上為肥胖。
2、測量準備:
測量體重建議選擇早晨空腹狀態,穿著輕薄衣物赤足站立于電子秤中心。身高測量需背靠垂直標尺,腳跟并攏,視線平視前方,確保頭肩臀足跟四點接觸標尺。測量誤差控制在0.5厘米內可提高計算準確性。
3、單位換算:
使用英制單位者需進行換算,1磅約等于0.45千克,1英寸約等于0.0254米。例如體重150磅換算為68千克,身高5英尺9英寸69英寸換算為1.75米。換算后代入公式計算,避免直接使用磅和英寸導致數值偏差。
4、特殊人群:
孕婦、運動員、老年人等群體需謹慎解讀BMI。肌肉量高的運動員可能因肌肉密度大導致BMI偏高,老年人因肌肉流失可能出現BMI假性正常。孕婦應參考孕前BMI評估體重增長范圍,孕期BMI計算無臨床意義。
5、應用場景:
BMI適用于大規模流行病學篩查,但無法區分脂肪與肌肉分布。建議結合腰圍測量、體脂率分析綜合評估。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定期監測BMI變化,體重波動超過5%應咨詢營養科醫師。
保持健康BMI需均衡攝入全谷物、深色蔬菜、優質蛋白如三文魚和雞胸肉,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行。長期BMI異常者建議完善甲狀腺功能、血糖血脂檢測,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制定個性化體重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