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硬塊可能由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纖維腺瘤、乳腺囊腫、乳腺癌等原因引起。
1、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乳腺組織對激素變化的良性反應,常見于育齡女性。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波動導致乳腺導管和腺泡擴張,形成結節或團塊。這類硬塊通常伴隨月經周期出現脹痛,質地較韌且邊界不清。日常可通過穿戴無鋼圈內衣、減少咖啡因攝入、熱敷緩解癥狀,定期乳腺超聲檢查有助于監測變化。
2、乳腺炎:
乳腺炎多發生于哺乳期,與乳汁淤積或細菌感染有關。金黃色葡萄球菌通過乳頭皸裂侵入乳腺組織,引發局部紅腫熱痛并形成硬結。患者可能出現發熱、寒戰等全身癥狀。治療需排空乳汁,哺乳期可繼續母乳喂養,非哺乳期可口服頭孢氨芐、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局部外敷硫酸鎂溶液減輕炎癥。
3、乳腺纖維腺瘤:
乳腺纖維腺瘤是年輕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與雌激素敏感性增高相關。腫瘤由腺上皮和結締組織構成,觸診呈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且活動度好。腫塊生長緩慢且無痛感,直徑多在1-3厘米。確診后可通過微創旋切術或傳統切除術治療,未手術者需每6個月復查乳腺彩超。
4、乳腺囊腫:
乳腺囊腫是乳腺導管擴張形成的液體囊腔,與內分泌紊亂有關。囊內液體多為清亮或淡黃色,觸診有彈性感且邊界清晰。部分囊腫在月經前增大并引發脹痛,月經后縮小。體積較大或有壓迫癥狀時,可在超聲引導下穿刺抽液,日常建議限制高脂飲食,補充維生素E調節激素水平。
5、乳腺癌: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細胞惡性增殖所致,與BRCA基因突變、長期雌激素暴露等因素相關。腫塊質地堅硬、形狀不規則且活動度差,可能伴隨皮膚橘皮樣改變、乳頭溢血或腋窩淋巴結腫大。早期可通過保乳手術聯合放療,晚期需采用紫杉醇、表柔比星等化療藥物,HER2陽性患者可聯合曲妥珠單抗靶向治療。
發現乳房硬塊應及時就醫明確性質,日常保持規律作息和情緒穩定,每周進行3-5次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飲食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深海魚類攝入,避免濫用雌激素類保健品,40歲以上女性建議每年接受乳腺鉬靶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