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矯正可通過早期干預、恒牙列初期、青少年期、成人期、老年期等階段實現最佳效果。牙齒排列異常可能由遺傳因素、不良口腔習慣、乳牙早失、頜骨發育異常、牙周疾病等原因引起。
1、早期干預:乳牙期3-6歲出現反頜或嚴重錯頜時需干預,通過活動矯治器糾正吮指、口呼吸等習慣,預防頜骨發育畸形。此階段治療可縮短后期矯正周期。
2、恒牙列初期:7-12歲混合牙列期適合功能性矯正,利用頜骨生長潛力,通過肌功能訓練器、擴弓器調整牙弓寬度,改善上下頜骨關系異常。
3、青少年期:12-18歲恒牙列完全萌出后,牙槽骨改建活躍,采用固定托槽或隱形矯治器能高效移動牙齒。此階段矯正周期通常為18-24個月。
4、成人期:18歲后骨代謝減緩但矯正仍可行,需結合牙周健康評估,選擇舌側矯治或透明牙套。成人正畸可能需配合片切或拔牙創造間隙。
5、老年期:50歲以上患者需優先控制牙周炎癥,采用低力值矯治技術。缺失牙患者可結合種植修復進行有限度的牙齒移動。
均衡攝入鈣磷含量高的乳制品、魚類有助于牙槽骨改建,避免咀嚼過硬食物防止托槽脫落。每日使用沖牙器清潔矯治器周圍菌斑,配合正畸專用牙刷維護口腔衛生。定期進行咬合訓練可加速適應性調整,矯治期間每6個月需接受專業潔治。出現托槽磨損或鋼絲扎嘴等情況應及時復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