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篩查后需注意觀察局部反應、避免劇烈活動、保持皮膚清潔、記錄異常癥狀、按時復診。篩查后可能出現短暫紅腫或低熱,多數屬于正常免疫反應。
1、觀察局部反應:
皮試篩查后48-72小時需觀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現硬結或紅腫。結核菌素試驗PPD試驗的正常反應為局部輕微隆起,直徑小于5毫米無需特殊處理。若出現直徑超過15毫米的強陽性反應或水皰,可能提示結核感染風險,需及時就醫評估。
2、避免劇烈活動:
篩查后24小時內應避免注射側手臂提重物或劇烈運動。過度活動可能導致皮試藥劑擴散影響結果判斷,同時增加局部皮膚摩擦風險。建議選擇寬松衣物減少對注射部位的壓迫。
3、保持皮膚清潔:
注射部位可用清水輕柔沖洗,禁止用力揉搓、涂抹酒精或貼敷創可貼。皮膚破損可能增加繼發感染概率,若出現化膿需用無菌棉簽蘸取生理鹽水清潔,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藥膏。
4、記錄異常癥狀:
篩查后一周內需監測體溫及全身癥狀。少數人可能出現低熱37.3-38℃、乏力等反應,持續超過24小時或體溫超過38.5℃需排查活動性結核。淋巴結腫大、夜間盜汗、持續咳嗽等典型癥狀更應警惕。
5、按時復診:
皮試結果需由專業人員在72小時后測量判讀,逾期未檢查可能導致假陰性。陽性結果者需進一步進行胸部X線、痰涂片等檢查,密切接觸者即使結果陰性也建議3個月后復查。
篩查后飲食宜保證優質蛋白攝入,每日雞蛋、魚肉等食物可輔助維持免疫功能。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適度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篩查結果陽性不必過度焦慮,現代抗結核藥物治療有效率超過90%,但需嚴格遵醫囑完成6-9個月規范療程。日常注意與嬰幼兒、老年人等易感人群保持適度隔離,咳嗽時用肘部遮擋,居所定期通風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