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可通過硝酸甘油軟膏、地爾硫卓軟膏、利多卡因凝膠等藥物治療,通常由便秘、腹瀉、分娩創傷、肛門括約肌痙攣、慢性炎癥等因素引起。
硝酸甘油軟膏通過擴張局部血管改善肛周血液循環,緩解括約肌痙攣。該藥物適用于急性肛裂伴劇烈疼痛,使用時需避開破損皮膚。常見副作用包括頭痛、眩暈,孕婦及青光眼患者禁用。配合溫水坐浴可增強療效。
鈣通道阻滯劑類外用藥能有效降低肛門內括約肌壓力,促進裂口愈合。臨床數據顯示其愈合率達60%-90%,尤其適合慢性肛裂患者。每日用藥兩次,需持續使用4-8周。可能出現局部灼熱感等輕微反應。
表面麻醉劑可快速緩解排便時的銳痛,適用于各期肛裂的輔助治療。該藥物能阻斷神經傳導,但無促進愈合作用。建議排便前15分鐘使用,24小時內不超過5次。過敏體質者需謹慎使用。
功能性便秘是主要誘因,可能與飲水不足、膳食纖維缺乏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排便費力、糞便干硬等癥狀。每日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推薦食用火龍果、燕麥、奇亞籽。晨起飲用300ml溫水刺激胃腸蠕動。
病理性痙攣可能與肛管高壓、局部缺血有關,通常表現為持續性肛痛、排便恐懼等癥狀。生物反饋治療可協調肌肉運動,溫水坐浴溫度保持40℃左右。嚴重者需考慮肛門內括約肌側切術。
肛裂患者需保持每日2000ml飲水量,避免久坐超過1小時,便后使用無酒精濕巾清潔。飲食中增加西梅汁、亞麻籽等潤腸食物,進行提肛運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癥狀持續超過6周或出現發熱、膿性分泌物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