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缺鋅的診斷需結合血清鋅檢測、膳食評估及臨床癥狀綜合判斷。血清鋅水平低于7.65μmol/L50μg/dL提示缺乏,但需排除感染、應激等干擾因素;膳食調查顯示每日鋅攝入量<9.5mg孕早期或<12mg孕中晚期時風險增加;臨床可見味覺減退、傷口愈合延遲、反復感染等非特異性表現。
1、血清鋅檢測:靜脈血鋅濃度是核心診斷指標,采血需避免溶血且空腹8小時以上。妊娠期因血液稀釋可能出現假性低值,建議孕中期后復查確認。伴隨缺鐵性貧血時需同步檢測鐵蛋白,因鐵鋅代謝存在拮抗作用。
2、膳食評估:采用24小時膳食回顧法重點評估動物性食物攝入。牡蠣、牛肉、豬肝等富鋅食物每周攝入不足3次,或長期以植物性飲食為主植酸干擾鋅吸收時,即使血清鋅正常也應預防性補鋅。孕吐嚴重者需額外關注鋅流失。
3、臨床癥狀觀察:妊娠紋異常增多、皮膚干燥脫屑可能提示鋅缺乏。味覺異常表現為突然厭惡肉類或偏好極端口味,傷口愈合時間超過2周需警惕。反復發作的念珠菌陰道炎與鋅缺乏存在相關性。
4、風險因素篩查:多胎妊娠、青少年孕婦、消化道疾病患者屬高危人群。克羅恩病或腸切除術后孕婦建議定期監測鋅水平。長期服用抑酸劑或利尿劑可能加速鋅排泄,需每季度評估營養狀態。
5、動態監測策略:孕早期發現臨界低值7.65-9.18μmol/L建議飲食干預后每月復查。確診缺乏者補充鋅制劑后需監測銅水平,避免銅缺乏誘發貧血。產后42天復查仍低于11.48μmol/L需持續干預。
孕婦補鋅優先選擇牡蠣、牛肉等生物利用度高的食物,烹飪時采用發酵處理減少植酸影響。輕度缺乏可每日補充15-25mg葡萄糖酸鋅,持續4周后評估療效。同時保證每日攝入維生素B6 2mg以促進鋅吸收,避免與鈣劑同服影響吸收率。適度進行孕期瑜伽或散步可改善血液循環,提升營養輸送效率。出現持續性味覺障礙或感染頻發時應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