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腸閉鎖可能由胚胎發育異常、腸系膜血管缺血、遺傳因素、機械性梗阻、感染等因素引起。
1、胚胎發育異常:胎兒腸道在妊娠第5周開始形成,若腸管空泡化過程受阻,可能導致腸腔完全閉塞。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十二指腸或空腸,超聲檢查可見近端腸管擴張。孕期需定期監測胎兒生長發育指標。
2、腸系膜血管缺血:妊娠中期腸系膜動脈供血不足會導致局部腸壁壞死,可能與母體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相關。彩色多普勒超聲可觀察到腸系膜血流信號減弱,常伴羊水過多表現。
3、遺傳因素:21三體綜合征、囊性纖維化等染色體異常疾病可增加發病風險。有家族史者建議進行絨毛取樣或羊水穿刺檢查,基因檢測可發現CFTR基因突變等異常。
4、機械性梗阻:臍帶壓迫、腸扭轉或胎糞性腹膜炎可能造成繼發性閉鎖。這類病例多伴有腸穿孔或胎糞鈣化灶,MRI檢查能清晰顯示梗阻部位及周圍組織粘連情況。
5、宮內感染:巨細胞病毒、弓形蟲等病原體侵襲腸壁可導致炎癥性狹窄。血清學TORCH篩查呈陽性時,需結合超聲觀察腸壁增厚、腸蠕動減弱等特征性改變。
孕期保持均衡營養攝入,適當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族。避免接觸輻射源和致畸物質,控制基礎疾病穩定。發現羊水異常增多或胎兒腸管擴張時,應及時進行三級超聲會診。分娩后需新生兒外科評估,多數病例需行腸吻合術治療,術后需特殊配方奶粉喂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