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濕疹可通過保濕護理、抗炎治療、免疫調節、環境控制和心理干預等方式改善。慢性濕疹通常由皮膚屏障受損、過敏原刺激、免疫異常、微生物感染和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皮膚屏障功能破壞是慢性濕疹的核心誘因。每日使用含神經酰胺或尿素成分的保濕霜,避免過度清潔。燕麥浴可緩解干燥瘙癢,衣物選擇純棉材質減少摩擦刺激。
塵螨、花粉等過敏原會持續激發免疫反應。定期清洗床品并使用防螨罩,室內濕度保持在50%左右。斑貼試驗可幫助識別特定過敏原,必要時進行脫敏治療。
Th2細胞過度活化導致IL-4、IL-13等細胞因子異常分泌。中重度患者可選用他克莫司軟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嚴重時需口服環孢素。
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植會加重皮膚炎癥。出現滲液結痂時需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合并皰疹病毒感染時需口服阿昔洛韋。日常避免搔抓防止繼發感染。
FLG基因突變導致絲聚蛋白合成障礙。這類患者需終身加強皮膚護理,冬季使用凡士林厚涂。合并過敏性鼻炎或哮喘時需同步治療共病。
慢性濕疹患者需建立長期管理計劃,每日記錄飲食、接觸物與癥狀變化。補充維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減輕炎癥,游泳等低強度運動可改善血液循環。急性發作期避免辛辣食物和酒精刺激,睡眠時佩戴棉質手套防止無意識搔抓。病程超過6個月需定期復查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