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產傷可通過規范產前檢查、控制胎兒體重、選擇合適分娩方式、提升助產技術、及時識別高危妊娠等方式預防。產傷多由胎兒過大、產道異常、分娩操作不當、產程異常、器械使用不當等因素引起。
1、規范產檢:定期超聲監測胎兒雙頂徑和腹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需嚴格控制血糖。骨盆測量異常者應在孕37周進行分娩方式評估,發現胎位異常可嘗試體外倒轉術。
2、體重管理:孕婦需將孕期增重控制在11-16kg范圍內,巨大兒風險人群應限制精制碳水攝入。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孕婦瑜伽、游泳等有氧運動。
3、分娩選擇:臀位妊娠建議選擇剖宮產,雙頂徑>10cm的胎兒評估頭盆關系。產程中持續胎心監護,出現活躍期停滯需考慮產鉗助產或中轉剖宮產。
4、技術提升:助產士需熟練掌握會陰保護手法,采用適度側切預防Ⅲ度裂傷。肩難產時應用McRoberts體位聯合恥骨上加壓,產后立即檢查鎖骨完整性。
5、高危識別:妊娠高血壓患者需預防子癇抽搐導致的胎盤早剝,瘢痕子宮產婦監測子宮下段厚度。胎盤植入患者需組建多學科團隊,備好介入栓塞和子宮切除術預案。
孕期保持均衡膳食,每日補充400μg葉酸和200mgDHA,控制鈉鹽攝入預防水腫。分娩時采用自由體位加速產程,產后即刻進行新生兒Apgar評分和神經行為評估。母乳喂養期間觀察嬰兒吸吮力度是否對稱,發現臂叢神經損傷需在出生2周內開始康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