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淺表性胃炎可通過調整飲食習慣、規律作息、控制情緒壓力、避免刺激因素、定期復查等方式改善。該疾病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膽汁反流、酒精刺激、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
選擇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山藥羹、蒸蛋羹,減少辛辣、油炸及過酸食物攝入。每日采用少食多餐模式,避免暴飲暴食加重胃黏膜負擔。烹飪方式以蒸煮燉為主,限制每日咖啡因攝入量不超過200mg。
保持每日7-8小時睡眠,避免熬夜導致胃酸分泌紊亂。餐后30分鐘內保持直立姿勢,睡前3小時停止進食。建立固定進餐時間表,誤差控制在30分鐘以內。
每日進行20分鐘腹式呼吸訓練或漸進式肌肉放松。每周參與3次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培養正念冥想習慣,記錄情緒變化與胃部癥狀的關聯性。
可能與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有關,通常表現為上腹隱痛、餐后飽脹等癥狀。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必要時聯用胃黏膜保護劑如鋁碳酸鎂、瑞巴派特。
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通常表現為口臭、反酸等癥狀。確診后采用四聯療法根除治療,包含質子泵抑制劑、鉍劑及兩種抗生素。治療期間嚴格禁酒,避免影響藥物療效。
建議患者建立飲食日記記錄每日攝入食物與癥狀關系,優先選擇富含維生素U的卷心菜、紫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運動方面推薦每周5次30分鐘太極拳或八段錦,避免劇烈跑跳動作。護理重點包括定期檢測胃功能三項指標,餐具定期高溫消毒,避免與他人共用餐具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出現持續消瘦、嘔血或柏油樣便時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