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心想吐吃不下飯可能由消化不良、胃腸炎、妊娠反應、情緒壓力、藥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消化不良:
胃動力不足或進食過量高脂食物會導致胃排空延遲,胃酸分泌異常刺激胃黏膜,引發惡心嘔吐感。伴隨上腹飽脹、噯氣等癥狀,可通過少量多餐、避免油膩食物緩解,嚴重時需使用促胃腸動力藥如多潘立酮。
2、胃腸炎:
病毒或細菌感染引發的胃腸道炎癥會刺激嘔吐中樞,多伴有腹瀉、發熱。諾如病毒或食物中毒常見,需補充電解質防止脫水,必要時使用蒙脫石散等止瀉藥物。血便或持續高熱需就醫排除細菌性痢疾。
3、妊娠反應:
孕早期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直接作用于延髓嘔吐中樞,晨起癥狀明顯,可能伴隨嗅覺敏感。建議生姜制品緩解,維生素B6補充,妊娠劇吐需靜脈補液治療。
4、情緒壓力:
焦慮抑郁通過腦腸軸影響胃腸功能,皮質醇升高抑制消化酶分泌。常見心因性嘔吐,多伴失眠心悸。認知行為療法聯合腹式呼吸訓練可改善,持續癥狀需心理科干預。
5、藥物副作用:
抗生素、化療藥等直接刺激胃黏膜或作用于化學感受器觸發區,如阿奇霉素引起的胃腸道反應。需與醫生溝通調整用藥時間或聯用奧美拉唑等胃黏膜保護劑。
建議選擇易消化的粥類、面條等半流質食物,分次少量進食避免胃部負擔。適當飲用淡鹽水或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生姜茶、薄荷糖有助于緩解惡心感。保持環境通風減少異味刺激,飯后30分鐘內避免平臥。若癥狀持續超過48小時伴體重下降、嘔血或意識模糊,需急診排除腸梗阻、胰腺炎等急腹癥。孕期嘔吐合并酮尿需產科評估,長期應激狀態建議心理咨詢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