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胎心監護主要用于評估胎兒宮內狀態,可能由妊娠期高血壓、胎盤功能異常、胎兒缺氧風險、臍帶異常、母體代謝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過電子胎心監護、超聲多普勒、胎動計數、生物物理評分、臍動脈血流監測等方式監測。
1、妊娠并發癥: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可能影響胎盤血流灌注,導致胎兒供氧不足。子癇前期患者需每周進行1-2次胎心監護,配合尿蛋白檢測和血壓監測。典型異常表現為胎心率基線變異減少或晚期減速。
2、胎盤功能評估:
胎盤鈣化或胎盤早剝可能引發胎兒窘迫。通過胎心監護可觀察到變異減速或延長減速圖形,需結合超聲檢查胎盤成熟度。孕晚期建議每周監護,出現異常時需住院持續監測。
3、胎兒缺氧篩查:
胎兒宮內生長受限時胎心監護呈現正弦波型或反復晚期減速。建議高危孕婦從孕32周開始每周2次監護,異常情況下需進行臍動脈血流監測或終止妊娠。
4、臍帶異常監測:
臍帶繞頸或臍帶扭轉可能導致胎心率突然下降。胎心監護可見變異減速或跳躍型基線,需配合超聲檢查臍帶血流指數。出現頻繁減速時應考慮提前分娩。
5、母體疾病管理:
妊娠合并糖尿病或甲狀腺疾病可能影響胎兒心臟功能。這類孕婦需從孕28周開始監護,重點關注胎心率加速反應。血糖控制不佳者可能出現胎心過速或基線升高。
建議孕婦每日記錄胎動次數,選擇左側臥位改善胎盤供血,避免長時間仰臥。飲食注意補充鐵元素和優質蛋白,適度進行孕婦瑜伽或散步。出現胎動異常或監護不合格時需立即就醫,必要時接受吸氧治療或緊急剖宮產。孕晚期建議配備家用胎心儀進行日常監測,但需在醫生指導下解讀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