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時喉嚨痛可能由急性咽炎、反流性咽喉炎、扁桃體炎、咽喉異物損傷、會厭炎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感染治療、抑酸藥物、局部消炎、異物取出、糖皮質激素等方式緩解。
1、急性咽炎:病毒或細菌感染導致咽部黏膜充血腫脹,表現為吞咽疼痛伴干癢。治療需區分病原體,細菌性感染可選用阿莫西林、頭孢克洛、羅紅霉素等抗生素,病毒性感染以對癥處理為主。避免辛辣食物刺激黏膜。
2、反流性咽喉炎:胃酸反流灼傷咽喉部,晨起疼痛明顯伴聲嘶。需服用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控制胃酸,睡眠時抬高床頭15厘米。限制咖啡、巧克力等促反流食物。
3、扁桃體炎:腭扁桃體化膿性炎癥引發劇烈咽痛,常伴高熱。鏈球菌感染需規范使用青霉素類抗生素10天以上,形成膿腫時考慮扁桃體切除術。發病期間選擇溫涼流質飲食。
4、異物損傷:魚刺等尖銳物劃傷咽喉黏膜,疼痛呈針扎樣。需急診喉鏡探查取出異物,避免強行吞咽加重損傷。術后48小時進食無渣冷流食促進黏膜修復。
5、會厭炎:會厭急性水腫可導致窒息風險,表現為吞咽痛伴呼吸困難。需靜脈注射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消除水腫,嚴重者行氣管切開術。此病屬于耳鼻喉科急癥需立即就醫。
日常建議增加維生素C攝入促進黏膜修復,如獼猴桃、草莓等水果;用淡鹽水漱口保持咽喉濕潤;避免吸煙、飲酒等刺激因素。若疼痛持續超過72小時或出現呼吸不暢、頸部淋巴結腫大等癥狀,需及時進行喉鏡或影像學檢查排除腫瘤等器質性疾病。咽喉作為呼吸消化共同通道,長期不適可能影響營養攝入與生活質量,建議定期進行耳鼻喉專科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