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蜱蟲叮咬可通過及時移除蟲體、局部消毒處理、觀察癥狀變化、藥物預防感染、就醫評估等方式處理。蜱蟲叮咬可能由戶外活動防護不足、接觸野生動物、叮咬時間過長、蟲體攜帶病原體、個體免疫差異等因素引起。
使用尖頭鑷子貼近皮膚夾住蜱蟲頭部,垂直向上緩慢拔出,避免扭轉或擠壓蟲體。操作后檢查口器是否殘留,酒精棉球擦拭鑷子與皮膚接觸部位。錯誤拔除可能導致口器斷裂或病原體反流。
用碘伏或75%酒精環形消毒叮咬處及周圍2cm皮膚,每日重復2-3次直至傷口結痂。肥皂水沖洗后涂抹莫匹羅星軟膏預防細菌感染。紅腫區域避免抓撓,覆蓋無菌紗布減少摩擦。
記錄叮咬日期并每日觀察皮膚變化,游走性紅斑可能提示萊姆病感染。發熱超過38℃、關節疼痛、乏力等癥狀需立即就醫。保留取出的蜱蟲置于密封容器供實驗室檢測。
高危地區叮咬超過24小時可預防性使用多西環素,兒童推薦阿莫西林分散片。出現神經系統癥狀需靜脈注射頭孢曲松鈉。布洛芬緩解局部疼痛,氯雷他定改善過敏反應。
叮咬部位持續潰爛、直徑超過5cm的紅斑需皮膚科活檢。血清學檢測排查伯氏疏螺旋體、立克次體等病原體。心電圖異常伴面神經麻痹需神經內科會診。
戶外活動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并使用含避蚊胺的驅蟲劑,歸家后檢查腋窩、腹股溝等皮膚褶皺處。定期給寵物使用氟蟲腈滴劑預防寄生,庭院雜草高度控制在15cm以下。出現心悸、呼吸困難等嚴重過敏反應立即注射腎上腺素并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