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蟲病可能引發膽道梗阻、繼發感染、門靜脈高壓、過敏性休克、腹腔種植轉移等并發癥。
包蟲囊腫壓迫膽管導致膽汁淤積,表現為黃疸、皮膚瘙癢、陶土樣大便。超聲或MRCP可明確診斷,需通過ERCP取蟲或手術切除病灶解除梗阻。
囊腫破裂后細菌侵入形成肝膿腫,出現高熱、寒戰、肝區壓痛。血培養可見大腸桿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需靜脈注射頭孢曲松、甲硝唑聯合穿刺引流。
巨大囊腫壓迫門靜脈分支引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可能嘔血、黑便。胃鏡檢查可見靜脈迂曲,需采用內鏡下套扎術或TIPS分流手術干預。
囊液外溢導致Ⅰ型超敏反應,表現為血壓驟降、喉頭水腫。需立即皮下注射腎上腺素,靜脈輸注氫化可的松維持循環穩定。
囊腫破裂后頭節播散至腹膜形成多發結節,CT顯示"子囊征"。需聯合阿苯達唑化療與根治性切除術,術后定期復查超聲監測復發。
肝包蟲病患者需終身避免生食牛羊肝臟,牧區作業時佩戴手套防護。日常可進行散步、八段錦等低強度運動增強免疫力,每3個月復查肝功能與腹部超聲。出現持續腹痛、皮膚黃染等癥狀時需急診排查囊腫破裂,術后患者應持續服用阿苯達唑3-6個月預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