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腎功能不全可能由先天性腎臟發育異常、母體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宮內感染、遺傳代謝疾病、胎盤功能不良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現為羊水過少、胎兒生長受限、胎動減少、超聲顯示腎臟結構異常、臍動脈血流異常等癥狀。
1、羊水過少:羊水指數持續低于5cm需警惕腎功能異常。胎兒尿液是羊水主要來源,腎功能受損會導致尿量減少。超聲監測羊水量變化是重要評估手段,同時需排除胎膜早破等因素。建議增加母體水分攝入,必要時行羊膜腔灌注。
2、胎兒生長受限:雙頂徑、腹圍等指標低于同孕齡胎兒第10百分位。腎功能不全影響代謝廢物排泄和營養吸收,可能與胎盤血流灌注不足有關。需加強母體營養支持,監測臍動脈血流及胎心監護。
3、胎動異常:胎動次數每小時少于3次或較平日減少50%。腎功能不全導致胎兒處于慢性缺氧狀態,活動能力下降。建議每日固定時間進行胎動計數,發現異常立即就醫。母體左側臥位可改善胎盤供血。
4、腎臟結構異常:超聲可見腎臟體積縮小、皮質變薄、集合系統擴張等表現。常見于多囊腎、腎發育不良等先天畸形。需進行胎兒染色體檢查及TORCH篩查,必要時行MRI進一步評估。
5、血流動力學改變:臍動脈S/D比值增高、舒張期血流缺失提示胎兒窘迫。腎功能不全常合并胎盤功能減退,導致血流阻力增加。建議每周2次胎心監護,嚴重者需提前終止妊娠。
孕期定期產檢對早期發現胎兒腎功能異常至關重要。母體需保持每日2000ml飲水量,適當增加優質蛋白攝入如魚肉、雞蛋。避免高鹽飲食,控制血壓在130/80mmHg以下。出現下肢水腫或體重驟增應及時就醫,必要時住院進行靜脈營養支持。建議孕28周后每周進行生物物理評分,動態觀察胎兒腎功能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