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有粉刺不建議自行擠壓,可能由皮脂分泌過剩、毛囊角化異常、痤瘡丙酸桿菌感染、激素水平波動、不當護膚習慣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局部清潔、外用藥物、光療、飲食調整、專業機構處理等方式改善。
1、皮脂分泌過剩:青春期或壓力大時雄激素水平升高刺激皮脂腺,過度分泌的皮脂混合角質堵塞毛孔形成粉刺。每日使用氨基酸潔面乳清潔,避免使用含礦油、羊毛脂等致痘成分的護膚品,油性肌膚可每周1-2次使用含水楊酸或黏土的清潔面膜調節油脂。
2、毛囊角化異常:角質代謝紊亂導致毛囊口過度角化形成微粉刺。選擇含果酸、乳酸的角質調理產品,濃度控制在5%-10%之間,夜間使用后需配合防曬。物理去角質建議選擇超細顆粒磨砂膏,每周不超過2次。
3、細菌感染因素:痤瘡丙酸桿菌分解皮脂產生游離脂肪酸引發炎癥。可局部點涂過氧苯甲酰凝膠2.5%濃度、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或夫西地酸乳膏,三種藥物交替使用降低耐藥性。紅腫痘可配合醫用抗菌敷料濕敷。
4、內分泌影響因素:月經周期黃體期孕酮升高、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導致皮脂腺敏感。建議婦科檢查性激素六項,確診后可口服短效避孕藥如炔雌醇環丙孕酮或螺內酯調節,需連續用藥3-6個月經周期。
5、不當處理后果:擠壓可能導致炎癥擴散形成痘坑或增生性瘢痕。專業機構采用粉刺針環形加壓法配合紅藍光治療,深層膿皰需由醫生進行皮質類固醇注射。特殊部位如鼻周三角區的粉刺擠壓可能引發顱內感染。
日常護理需避免高GI飲食如奶茶、蛋糕等,增加富含鋅的牡蠣、維生素A的胡蘿卜攝入。運動后及時清潔汗液,枕巾每周更換2-3次。粉刺持續3個月不消退或伴隨囊腫結節,需到皮膚科進行果酸換膚、光動力等專業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