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鼓包可通過局部清潔、抗炎藥物、手術切除、病因治療及中醫調理等方式緩解。常見原因包括口腔潰瘍、黏液囊腫、牙齦膿腫、唾液腺導管阻塞或良性腫瘤。
1、局部清潔:
保持口腔衛生是基礎處理措施。每日用生理鹽水或復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3-4次,減少細菌滋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選擇軟毛牙刷輕柔清潔患處周邊。對于創傷性血泡或初期口腔潰瘍,清潔后多能自行消退。
2、抗炎藥物:
炎癥性鼓包可短期使用西地碘含片、地塞米松貼膜或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細菌感染需配合甲硝唑等抗生素,真菌感染則選用制霉菌素含漱液。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增減療程。
3、手術切除:
持續存在的黏液囊腫或纖維瘤需門診手術切除。較大牙齦膿腫需切開引流,唾液腺導管結石可行內鏡取石術。術后需病理檢查排除惡性可能,創面愈合期需避免咀嚼硬物。
4、病因治療:
反復發作需排查系統性疾病。糖尿病易伴發口腔感染,應控制血糖;干燥綜合征患者需人工唾液替代治療;維生素B族缺乏者需補充營養。長期不愈的潰瘍需活檢排除口腔扁平苔蘚等病變。
5、中醫調理:
心脾積熱型可服用導赤散,胃火上炎適用清胃散。外治可用冰硼散或錫類散局部噴涂,配合耳尖放血瀉熱。針灸選取合谷、內庭等穴位,調節氣血運行。
日常建議增加獼猴桃、菠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促進黏膜修復;練習叩齒功改善唾液分泌;每月自查口腔黏膜,發現異常及時就診。避免咬頰、舔舐患處等刺激行為,牙科器械使用前需消毒。鼓包持續2周未消或伴隨出血、麻木時,需立即進行口腔CT或活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