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可通過抗生素、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黏液溶解劑、減充血劑等方式治療。鼻竇炎通常由細菌感染、過敏反應、鼻腔結構異常、病毒感染、環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細菌性鼻竇炎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藥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頭孢呋辛、左氧氟沙星。抗生素療程通常為7-14天,需按醫囑完成整個療程以防止耐藥性產生。伴隨癥狀包括黃綠色膿涕、面部壓痛、發熱等。
2、抗組胺藥:過敏性鼻竇炎可選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抗組胺藥物。這類藥物通過阻斷組胺受體緩解打噴嚏、鼻癢等過敏癥狀。需注意第一代抗組胺藥可能引起嗜睡副作用,建議夜間服用。
3、糖皮質激素:鼻用糖皮質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噴霧劑、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能減輕鼻腔黏膜水腫。適用于伴鼻息肉或中重度過敏性鼻炎患者,需連續使用2-4周見效,長期使用需監測鼻腔黏膜狀態。
4、黏液溶解劑:乙酰半胱氨酸、桉檸蒎腸溶軟膠囊等藥物可降低分泌物黏稠度。這類藥物通過分解黏液中的二硫鍵促進分泌物排出,尤其適合分泌物粘稠難以擤出的患者,配合鼻腔沖洗效果更佳。
5、減充血劑:鹽酸賽洛唑啉鼻噴霧劑、羥甲唑啉滴鼻液等能快速緩解鼻塞癥狀。但需嚴格限制使用時間在7天內,避免引起藥物性鼻炎。兒童患者應選擇濃度較低的兒童劑型。
鼻竇炎患者日常需保持每天2000ml飲水量,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甜椒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飲食。進行適度有氧運動如游泳、快走可增強上呼吸道免疫力,但寒冷季節戶外運動需做好面部保暖。定期使用生理鹽水鼻腔沖洗能清除分泌物和過敏原,建議使用專用洗鼻器配合40℃溫鹽水,沖洗后保持頭部前傾姿勢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