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腔積血指血液在子宮腔內異常積聚的現象,可能由子宮內膜損傷、激素水平紊亂、子宮收縮乏力、凝血功能障礙、婦科手術并發癥等原因引起。
1、內膜損傷:
人工流產或刮宮術后子宮內膜基底層受損,血管暴露后持續滲血,血液無法經宮頸順利排出。建議術后遵醫囑使用益母草顆粒促進子宮收縮,避免劇烈運動刺激創面。
2、激素失衡:
黃體功能不足導致孕酮水平下降,子宮內膜脫落不全形成不規則出血。可通過口服地屈孕酮調節內分泌,配合豆漿、亞麻籽等植物雌激素飲食輔助改善。
3、子宮收縮異常:
產后子宮肌纖維收縮力減弱,血竇關閉延遲引發宮腔淤血。熱敷下腹部刺激宮縮,按摩子宮底配合縮宮素鼻噴劑可加速積血排出。
4、凝血機制障礙:
血小板減少癥或血友病患者凝血功能異常,月經期出血難以自行停止。需輸注凝血因子Ⅷ或氨甲環酸止血,同時監測D-二聚體指標。
5、術后并發癥:
子宮肌瘤剔除術或剖宮產縫合不嚴密時,創面血管滲血積聚宮腔。宮腔鏡下電凝止血或二次縫合是有效處理方式,可能伴有發熱、腹痛等感染癥狀。
日常可增加動物肝臟、菠菜等富含鐵元素食物預防貧血,經期避免游泳及盆浴。出現持續出血超過10天或單次出血量浸透衛生巾每小時1片以上時,需急診超聲排除胎盤殘留或子宮穿孔。適當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量,術后6周內禁止同房及負重活動。